Tuesday 10 September 2013

純文學月刊

純文學月刊
梁煥松

書架上有第2期到56期的「純文學月刊」,收藏了45年了。


在香港出版文學雜誌很困難,以往很多幾期之後就做不下去,這本「純文學」能夠堅持辦好幾年,也算是異數了。

「純文學」有作家王敬羲經營的「文藝書屋」為後台,除了本銷,還發行到海外;王先生能夠請到香港、台灣、美國的著名文學教授(如梁實秋、夏志清、葉嘉瑩)和作家(如宋淇、李輝英、林海音、白先勇、於梨華、余光中、夏菁、張系國)供稿,允稱一時之盛。學術、翻譯和創作並重,的確是高水準的文學刊物。

它每期有200多頁,足堪細讀幾天。最實惠的是常常「賣大包」,例如把當年瘋魔一時的電影「龍門客棧」(第17期)和「俠女」(第56期)的劇本、日本電影「砂丘之女」所根據的安部公房的同名原著小說(第2期),一期之內全部刊登出來,的確是造福讀者。


創刊在香港1967年暴動期間,當時百業蕭條,香港危如累卵,經營這本文藝刊物,多艱難啊!

售價每本港幣二元,我當時是窮初中生,要等出版兩三個月之後,在廟街的舊書店以每本五毛錢一本本買回來的。

這套「純文學」雜誌,等於我穩打文學根基的課本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子貓物語~~附庸風雅二O一三年二月四日)

憶文藝書屋

憶文藝書屋
梁煥松

「文藝書屋」的主人,香港作家王敬羲在兩年前去世了。

我的中文基礎,是在60-70年代讀中、大學時打下來的。那時如饑似渴地涉獵文學作品,包括朱自清、徐志摩那批老「新文學作家」──他們的書圖書館裡多的是,香港也有出版社翻印。「當代」的作家呢,大陸反右之後再來文革,很多文學書籍都變為毒草撤了架,剩下的就只是中國的「艷陽天」、俄羅斯的「鋼鐵是怎樣鍊成的」之類的革命文學,十分乏味。

香港本地的作家,有些是流行小說,包括依達、魏力(倪匡)、俊人、幻影、楊天成那些,嚴謹一點的有王敬羲、黃思騁、劉以鬯,大多是內地南來的文人。看文藝作品,主要是台灣的。


尖沙咀漢口道4號恆生銀行大廈5樓A的「文藝書屋」,1968年開業,只有幾百平方尺的面積,應該是香港「樓上書店」的先驅了。一架一架的書,選擇都很精,令人樂而忘返,書店也不介意來客光看不買的「打書釘」。王先生就在裏面的房間辦公,有時走出和顧客點點頭。

其實王先生在一年多之前已經創立了「純文學」月刊,書店成立,「文藝書屋」的名字,就印在1968年月第14期的雜誌上作為「總經銷」 。

他和台灣和美國的中文作家關係很密切,那時風起雲湧的一羣名作家:白先勇、於梨華、王文興、李敖、張曉風、吉錚、殷海光……統統都有書讓文藝書屋出版。因為一些歷史因素,當時台灣國民黨政府禁制了的文星書店,一些書是以「文星叢刊」形式延續出版,是小型的袋裝版,比「博益」早了好幾年,我買了好多本。

有別於大陸在1949年之後的中文風格,我覺得這批台灣作家的中文,更為純美和接近傳統。

純文學雜誌那邊,有很高水準的散文、小說和譯文,研究文學方面的文章,網羅了很多台灣和美國的華文文學的教授學者的文章,如夏志清、葉嘉瑩、顏元叔、林以亮(宋淇)等等。每期有一個中國近代作家特輯,有生平介紹和傑作選登;不時會有名人專訪,如金庸、傅聰、胡金銓。我每期都買一本,翻來覆去的讀,比學校的教科書還用心,至今還存有第2期到56期的純文學雜誌,從香港跟著我來了澳洲。

後來王先生再出版「南北極」雜誌,走社會觸覺的大眾化路線,有點像現在的「壹週刊」,不過正氣得多,我的主要興趣在文學和歷史,所以不看,做了「明報月刊」的擁躉。

文藝書屋一直辦到80年代,時代不同了,競爭者也不少,終於光榮結業。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子貓物語~~附庸風雅二O一O年九月三日)

Sunday 8 September 2013

香港人民公社咖啡書店

香港人民公社咖啡書店
文自秀

這次到香港看古書展時間緊迫,旺角西洋菜街的一堆二樓書店是去不了,太大太華麗的書店我又擔心身陷書海中無法自拔,於是選了離灣仔只有一站地位於銅鑼灣的「人民公社咖啡書店」,這家書店我之前沒去過,大陸朋友推薦我這是一家賣「禁書」的書店,進去後才發現所謂的禁書其實就是一些揭露對岸高官醜事與共產政壇秘辛類的書籍,書店面積超乎我想像的小,這麼小的一家店還隔出了賣咖啡的空間,只能說香港真是寸土寸金!店中除了賣所謂的禁書與藝術文學類書籍,也賣一些「為人民服務」有趣的小雜貨,店雖小但客人不少,都是對岸慕名來買禁書的,我對這類禁書沒興趣(台灣的政治人物就已經讓人夠反胃了),買了一本書人葉輝寫的《曬書記》準備候機時讀,自己開過書店知道經營的不容易,「人民公社咖啡書店」希望你為廣大的人民長長久久繼續服務下去唄^^



「人民公社咖啡書店」位於銅鑼灣時代廣場對面
香港銅鑼灣羅素街十八號二樓
http://www.peoplebookcafe.com/



意識形態非常明顯



多站幾個人就摩頂放踵拉><"



「為人民服務」有趣的小雜貨



這位老兄看得頂認真,我說不好意思拍個照
他說:沒事兒!妳拍吧!咱不收錢的^++++^

(來源:文自秀臉書二O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北角渣華街舊書

北角渣華街舊書
吳萱人

好逛舊書店的日子幾乎成為過去,因為真正益客的店子幾乎絕迹。

今午黃昏前,雨溦溦,刻意拿了石中英的《我愛秋風勁》散文集找原出版者的香港青年出版社陳海濱兄,問清楚究竟社址是「北角渣華街28號」或是現址的82號?細問之下,竟問出一段史料,原來,出版社是他和吳業坤共三人,每月各科五十元租下的,也是「青年文協」的發展(全名:香港青年文藝愛好者協會)。陳浩泉《日曆紙上的詩行》和石中英的書,一為詩集,一為散文集,都在他們出版社名下面世。早一陣子,陳浩泉還把剩書十多本,全捎返加國呢。此外,還有出版過两冊散文及小說的選集,都冠以「香港青年」在前;它倒是一般研究本地青年文藝成果者,早已知道的事。

我請陳兄在標明「甲子慶生」特別版的石著原版權頁旁加簽以誌此書三再面世的佳事,竟又勾出陳兄67年「避過一劫」往事!……他婉謝加簽之餘,倒很想一會素未謀面的作者。因為恰恰是書不經他手,两年間返鄉事親去了。他說:不然的話,大概也難逃「赤柱深造」。

陳兄一生與書為伴,他不斷取出一叠叠的二手書,喃喃地在說:書是好書,稍嫌愛書人未顧而已……

我忍不住扣下了賈平凹的《秦腔》,說這本讓予我吧。

定價38元人民幣的本港浸大頒予「《紅樓夢》獎」(長篇小說大獎)的力作,青年書局主人祇取19元港紙。

下樓前,陳兄叮囑小心下雨天,我卻祇顧向友善狗兒道別,也向店內的幹練老大姊揖別。

其實,他約定了下回喫茶,那裏都可以。

回應

李華川:舊書店越來越少了。

吳萱人:華川,也有書賈當任何一本,都是可分身家的「寶物」!此風甚熾,尤見諸季度拍賣或網拍。青年書局,真值得順道一顧,買或買不到心頭好,陳兄健談,並不在意。任何吾友假如「平夾正」淘得好書,萬請報知。

陳文威:我跟陳海濱兄是老不見面的老朋友。

吳萱人:「無事要常相見」,已逝者留下一句話(黃霑)。

李華川:萱人兄如此熱心,難得。舊書店屬於舊香港舊記憶,不止是文壇記憶,也是香港書局史的記憶。哈!不知香港有沒有人寫書局史這樣的文字,我想,萱人兄可擔此重任呢。

吳萱人:吾師吾友許定銘是此中專家,還有黃俊東,陳不諱,杜漸……未輪到我。拜辭,謝甚。

吳萱人:華川,頃接陳海濱來電,說聞君名久矣,網上乍見,喜甚!又:陳不諱即陳文威兄,拜過。

陳文威:愧甚。

李華川:萱人兄,我正構思一幅關於舊書店的漫畫,不久後畫成才上Facebook,也請海濱和不諱兩位指正。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六日)